免费信息发布

曾经的“地球伤疤”蕴藏着中国绿色秘密

来源:来源:新华社 浏览:44次 时间:2022-03-14
10广告招商中联系qq:3372575805
在位于北京市区以东约70公里、天津市区以北约60公里的山区,大大小小的矿坑分布,曾如同地球的伤疤裸露。如今,它们却蕴藏着中国的绿色秘密。
12日,虽然清晨的一阵雨让山间小路变得泥泞,但14岁的孟家熠和小伙伴们仍如约而至,来到其中一处矿坑植树。
这一天是中国植树节,孟家熠认为选在这里植树更有意义。挖坑、培土、浇水,再给小树苗取个名字、挂个牌子……“植树造林是为环保做‘加法’,我们早就被‘种草’了。”他说。
孟家熠植树的这片山区位于天津蓟州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开山采石产业达到顶峰,成为北京和天津城市发展的重要石料来源。2008年,为保护环境,蓟州的矿山企业陆续被政策性关停,但给大地留下的一个个“伤疤”,仍然是生态治理的一大痛点。
为让“伤疤”彻底愈合,蓟州自2014年开始“矿山复绿”工程,一期已基本完成,绿化栽植苗木近3万株,累计投资12.2亿元,二三期也已启动,计划投资76.64亿元。与此同时,企业、百姓、民间组织也纷纷参与其中,为蓟州的矿山装点绿色。
孟家熠参加的此次植树活动的组织方、蓟州春山里生态教育项目负责人王立华说,当年蓟州开山采石主要服务于京津建设,而目前参与矿坑植树的人也大多来自京津,无形中是一种对自然的回馈,项目运行近3年来已累计植树2600多棵。“就像我们的口号‘治愈地球治愈你’一样,我们希望大家在治愈地球的过程中,传递这份治愈背后的爱。”
在中国,从1982年植树节,邓小平在北京玉泉山种下全国义务植树运动第一棵树算起,这项运动已整整实践了40年。截至2021年12月,中国适龄公民累计有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781亿株(含折算)。
40多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了80%,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0个百分点,2020年底达到23.04%。中国人工林面积已扩大到11.9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这一切被远在太空的人造卫星所记录,进而“种草”全世界。2019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文称,中国的植树造林和中国印度两国的集约型农业活动主导了“地球越来越绿”的过程。多方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中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居世界首位。
保护环境,中国绿色雄心还远不止于植树造林。
在恪守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基础上,中国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向世界郑重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大目标需要大手笔。在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736平方公里、大约等于中心城区面积两倍的区域被划定为绿色生态屏障,其中449.5平方公里更是一级管控区,禁止一切与生态环保无关的建设活动。
“很多人不理解,说我们把这么大一块经济发展空间锁住了。”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边伟光说,其实,绿色的发展密码蕴含其间。
经过4年建设,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新增造林11.3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提升到26%以上。不仅环境好了,这些树年碳汇能力估计为15万至20万吨,是潜在的“绿色银行”。此外,生态屏障内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已投入使用,低碳绿色的展会经济在当地效益初显。
事实上,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继写入党章、宪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已是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根本遵循。
在雄安新区与树打了4年多交道的彭旭更,现在对“‘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2017年11月13日栽下第一棵苗木开始,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目前已有40多万亩,栽植苗木近300种、2000多万棵,每棵树都有一个二维码记录生长信息,汇集海量数据。更难得的是,人工的“千年秀林”已被打造成“近自然”状态。
“比如为了适合市民休息,我们特意在林区边缘区域种上芳香类植物;为了方便小动物栖息,我们种植了许多食源、蜜源植物。”彭旭更说。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因为尊重自然规律和苗木本性、选用原生冠苗,采用异龄、复层、混交等方式种植,在“千年秀林”林间特意留白的区域,已有许多自然生长的小树苗出现,这将使整片林地可以持续更新、繁衍千年。
新华社天津3月12日电
25广告招商中联系qq:337257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