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信息发布

高考历史名师手把手教你快速做选择题的应试技巧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693次 时间:2014-11-22
10广告招商中联系qq:3372575805
高考历史选择题怎样做得又快又对?今天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来分享一位高考历史名师的特殊应试技巧,教大家如何快速的做对高考历史选择题,为后台的大题腾出时间。


选择题在整个高考试卷中占了近半的分值,提高做选择题的准确率对考生高考的成功显得非常重要。以前我们所见到的历史选择题解法主要是一些按题型归纳的常规方法,本文力图探索如何用特殊方法提高做选择题的准确率。


1.对等排除原则:


即在题肢中出现了一个与你想选的选项对等(即同义表述)的选项,根据单项选择题答案唯一原则,说明两个都不对。


例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解析:本题首先排除D选项。A、C选项意思差不多,如果你想选A,就应选C.因为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就是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两个都对,说明两个都不对,就只能选B了。


2.时态一致原则:


即要分析题干中设问的时态,前因型是将来时,要求选项必须是将来才能实现的事情;后果型是完成时,要求选项必须是已经实现的事情。


例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解析:题干中的设问是历史功绩,即历史作用,从时态的角度看是完成时,那么选项应该是戊戌变法运动已经实现的事情。可首先排除B.事实表明,A、C选项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都没能实现,其只起到了D的作用。


3.就近原则:


它适用于设问是针对教材上的某一结论(特别是标志性的结论)、选项是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或依据这一类型。


例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解析:教材在总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结论时是这样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就是结论前的这一句话“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教材对这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列了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而这所有的变化都是围绕C选项的。


4.感情色彩原则:


一个人或集团的言行总是代表自己所属的阶级、民族或国家的利益,这就给这个人或集团的言行赋予了感情色彩。如果选项中出现了站在对方的阶级、民族或国家的立场上的言行,那么这个选项一般不正确。


例4.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④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中“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感情色彩不对。美英列强怎么会承认作为弱国的中国的平等地位呢?其实美英还回中国一些权利,只是为了团结中国对日继续作战。③也不对,因此答案为B.
5.干肢对等原则:


即题干所包含的范围要与选择肢(选项)所包含的范围大小一致。


例5.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解析:本题可首先排除A、C选项,但大部分同学看不出B、D选项的区别,题干所示这三个年份确实是列强以武力大举侵略中国的年份,也是传教活动猖獗的年份,但题干说的是这三个年份是“民教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民教冲突”不仅包括列强的武力侵略、传教活动的猖獗,还包括其引发的中国人民的反传教活动。B选项只说明了武力下的传教活动,D选项包含了武力下的传教活动,又包含了中国人民的反传教活动,与题干所包含的范围大小一致。


6.第一印象优先原则:


即在凭第一印象选择某个选项后,在不能百分之百认定选错了的情况下,原则上不要改。因为这符合记忆规律,记忆最深的东西,即似曾相识的东西总是最先从大脑中闪现出来。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对能力要求较高,有时需要多种方法并用,但是再好的方法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最实际有效的方法还是应该“以本(课本)为本(根本)”。
25广告招商中联系qq:3372575805